扶风歌

第三十三章 虎视(七)

勤王诏书颁行之后,依旧是通过大晋尚存的邮驿体系传达。值此契阔丧乱之辰,大部分驿卒自然已作鸟兽散,连带着驿站也泰半荒残,因此过去数年里,常常有往边远地区的诏书经年累月方才到达的。好在这次仅余的一些驿卒倒还忠诚,他们竭尽全力地催动马匹,将这份关系到大晋生死存亡的诏书迅往四面八方。

最先收到诏书的,是司州范围内的地方实力派们。

虎牢关以东的荥阳,这一日人马喧哗,满城的尘土飞扬,一支规模不小的流民队伍正从荥阳城的西门出门,将欲经鸿沟而下淮泗。这支队伍大概有四五千人,其中老弱妇孺居多。由于道路狭窄而缺少维护,妇孺们乘坐的车辆经常会陷入到路面上车辙的轨迹中去,因此不得不缓缓前行。二千名着粗布短衣的壮丁或者持戈卫护,或者协力推车,也分散成了长队,踵军已将至鸿沟,后队犹在荥阳城里的军寨未动。

以衣着、装备而论,这分明是一支再寻常不过的流民队伍,却完全不像通常的流民队伍那样松垮。他们的兵力再怎么分散,彼此以鼓角旗号互相联系不绝,各部的协调配合却很紧密,更有数十名中军轻骑往来计画指授,其令行禁止之处,就连久经沙场的官军都有所不如。

在队伍中间,一名瘦削而高大的男子正皱眉看着手中一份书帛,双眼顾盼时虽不特别明亮,却偶尔流泻出十余载军旅生涯所砥砺而出的锐气。此人正是这支队伍的领,屯驻在荥阳的平阳流人领袖李矩。

李矩字世回,平阳人。此人自幼勇毅多权略,每与孩童聚戏,必身任将率,指挥调动孩童往来冲杀,恍若久经战阵之状。成年以后,先为县吏,后传征西将军司马彤麾下牙门将,讨伐氐贼齐万年时立有殊勋,遂得封东明亭侯、遣还为本郡督护,后因与太守不睦而辞位。此番匈奴大军入寇,百姓奔走逃亡,由于李矩在乡人之中颇具威望,于是被推为坞主,南下荥阳屯驻。

时值匈奴二十万大军直逼洛阳之际,中原随时成为千百万人埋骨之地,形势已险恶到了极处;为了属下宗族百姓的生命考虑,李矩不得不率众远离故土继续南下,他甚至做好准备去渡淮、渡江,以求找到一处能够安身立命之所。但李矩骨子里又是志在立功的人,素有襄赞大业、廓清海内之志,如这般丧家之犬也似的逃亡,其实令他十分抑郁。

这时候,飞骑报来的勤王旨意,顿时给李矩提供了新的希望。

他扬了扬眉,将书帛递给站在身侧的副手郭诵:“这诏命倒也写得慷慨。看来,朝廷此番决心与胡儿死战了。”

郭诵一目十行地将诏书看完,微微颔,又将之递给身旁的族弟郭方。接着是张景、苟远、骞韬、江霸、梁志、司马尚、季弘等人。这些人都属李矩多年来纠合起的文武部属,既忠诚,又确有非凡的才干。

诏书的内容经所有人看过,众人交头接耳地讨论片刻。李矩也不参与其间,耐心等待着众人的商议之声渐低,才沉声道:“此番胡儿倾师相攻,势如狂潮烈火。我本以为依着朝廷一贯的软弱荒唐,绝非胡人对手。然而……若朝廷居然决意与胡虏死战,大晋亿兆子民之中,难道就没有足以力挽狂澜的英雄么?”他顿了顿,又道:“诸君随我多年,虽宦途蹉跎,却始终怀有立功之志,终非老于户牅之辈。却不知今日之事,诸君以为如何?”

郭诵看了看其余同僚,躬身道:“唯愿跟随坞主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人气小说推荐More+

女皇饶命:待微臣宽衣献宝
女皇饶命:待微臣宽衣献宝
身怀穿越指南,赵昊穿越到大乾王朝,成了一个臭名昭着的废物官二代,因为调戏公主,被女帝打入了天牢,还有三天就要问斩,且看他如何自救,如何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……
银蛇郎君
镇北王
镇北王
关宁穿越了,志在纸醉金迷,声色犬马的做一个逍遥世子,却成了被退婚的驸马。坊间传闻,历代王朝国祚不能过三百年,大康王朝正处于此,盛世动荡,忠臣受迫,乱世将起。推翻盛世,落魄驸马建新朝。
天香瞳
抗日之铁血狂兵
抗日之铁血狂兵
简介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,特种兵赵志国意外来到抗日战场,凭借自己丰富的战斗经验,带领部队,屡挫日寇。赵志国率领部队让小鬼子认识到华夏子孙可不是那么好惹的,用自己的满腔热血,浇筑出一座抗战的钢铁长城!
东篱酒吧
大唐开局找李世民退婚
大唐开局找李世民退婚
穿越到贞观年间,成为宰相房玄龄之子房遗爱,他发了狠誓头可断,血可流,绝不娶高阳公主!房遗爱:“李二,退婚!”李世民:“取朕的刀来!”房遗爱:“要不,换一个?”晋阳公主嫣然一笑:“换我呀!”李世民:……最宠爱的小棉袄竟然漏风了。
七月余火
重生之我是崇祯帝
重生之我是崇祯帝
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崇祯帝身上,第一次上朝,御史毛羽健建议裁撤驿递,嗯,不错。可以省钱。晚上,突然想起这裁撤驿递,李自成岂不是要失业?这个扑街御史出的馊主意,王承恩,速去将裁撤驿递的中旨拿回来!!!
骑驴看唱本呵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