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风歌

第二十三章 仓曹

拓跋鲜卑陷入大乱的一个月,正是代郡欣欣向荣的一个月。依靠邵续所提出的“理民、抚民、用民”三策,代郡的局面迅速安定下来,并以令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。

雄踞萝川平原的代王城大营、祁夷水下游与漯水交界处的勇士堡大营,这两个重要的据基地都已经初具规模。以原木搭建的各种临时结构逐步被更可靠的夯土包砖建筑所取代,处处深沟高垒、十分严谨。几处防御核心建筑如鹰扬将军府、武库等,都以石料加固。两处大营合计收拢了超过四千户的民众,并控制了祁夷水两岸的数万亩耕地和用来容纳附从胡儿的六处草场。随着散落于各地的流民逐渐依附,这几个数字都还在不断的上升中。

在两处大营以外,晋军又依托高地、河湾等特殊地形,先后营建了简易的戎台二十四座。每座戎台同时也是一处军屯据点,以一屯五十丁为人手保障。以戎台为节点,代郡范围内任何一处的重要军情传递到大营,都不会超过两个时辰。

为了便于兵力调动,祁夷水、壶流河、漯水的几个适合地点上,还修建了若干码头。这工程可不简单,要建的完善更非一日之工,何况正当夏季涨水,水流汹涌的时候?故而暂且先行勘定适合通行的河道,再按着水位于河滩上清理出简易平台,能够容纳木筏靠泊即可。

为了这些工程,鹰扬将军治下的胡晋各族百姓都付出了辛苦劳力。合计六千余户胡晋家流民之中抽调出了壮年男子四千余人,而作为基本武力的七千铁骑里,也有超过三千人被调动到工程队伍里。此外,还有壮健妇人数百被指派来干些轻松活计。这些劳力中,大约三千人分在代王城和勇士堡两处,一千人奔波于各县修筑戎台,数百人被发往深山砍伐原木、采取石料,其余的主要负责平整道路、整顿田亩等事。

高强度的劳动从日出到日落,全无止息,而由于晋军的粮食库存有限,他们每日的饮食也只能勉强果腹而已。好在代郡太守府事先发布文告,凡晋人百姓响应徭役的,日后分配田地时,将会获得每人十亩上田的额外优待;而胡人则有权在部族中优先挑选牛羊牲畜,部落头人不得干涉。

代地沦于胡人之手的数十载,便是汉家百姓流离失所、为奴为婢的数十载。能够恢复自由之身,重新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便是天大的喜事,哪里还能有什么奢求呢。而对于底层的胡儿来说,他们的生活从不曾因为首领们四处劫掠而获得过半点改善,只有鹰扬将军才给予他们与付出匹配的收获。

因为这个缘故,百姓们对于徭役的热情居然相当高涨,极少有敷衍怠工的事情发生。最初几天里,甚至连续出现了数次民夫过于勤力而晕倒的事件,有一次几乎闹出了人命。为此,陆遥大发雷霆,严厉处罚了带队的士卒,又紧急派遣了人手沿着几条河道捕鱼,每天炖煮鱼汤之类给民夫们补充营养,还将两个大营里的老弱妇孺组织起来,漫山遍野地摘取野菜、土薯之类用于加餐。

这些对于陆遥来说,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,但却赢得了许多百姓发自内心的感谢。而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劳作,将营寨一处处建起来,田地一片片平整下去以后,那种亲手建设家园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也就油然而生了。

各项基础设置建设进展顺利,而相比而言,军国大计所需的粮、铁二项筹措起来就有些难处……其实简直都说不上筹措,简直是有出账没进账,如流水一般的花销出去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人气小说推荐More+

女皇饶命:待微臣宽衣献宝
女皇饶命:待微臣宽衣献宝
身怀穿越指南,赵昊穿越到大乾王朝,成了一个臭名昭着的废物官二代,因为调戏公主,被女帝打入了天牢,还有三天就要问斩,且看他如何自救,如何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……
银蛇郎君
镇北王
镇北王
关宁穿越了,志在纸醉金迷,声色犬马的做一个逍遥世子,却成了被退婚的驸马。坊间传闻,历代王朝国祚不能过三百年,大康王朝正处于此,盛世动荡,忠臣受迫,乱世将起。推翻盛世,落魄驸马建新朝。
天香瞳
抗日之铁血狂兵
抗日之铁血狂兵
简介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,特种兵赵志国意外来到抗日战场,凭借自己丰富的战斗经验,带领部队,屡挫日寇。赵志国率领部队让小鬼子认识到华夏子孙可不是那么好惹的,用自己的满腔热血,浇筑出一座抗战的钢铁长城!
东篱酒吧
大唐开局找李世民退婚
大唐开局找李世民退婚
穿越到贞观年间,成为宰相房玄龄之子房遗爱,他发了狠誓头可断,血可流,绝不娶高阳公主!房遗爱:“李二,退婚!”李世民:“取朕的刀来!”房遗爱:“要不,换一个?”晋阳公主嫣然一笑:“换我呀!”李世民:……最宠爱的小棉袄竟然漏风了。
七月余火
重生之我是崇祯帝
重生之我是崇祯帝
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崇祯帝身上,第一次上朝,御史毛羽健建议裁撤驿递,嗯,不错。可以省钱。晚上,突然想起这裁撤驿递,李自成岂不是要失业?这个扑街御史出的馊主意,王承恩,速去将裁撤驿递的中旨拿回来!!!
骑驴看唱本呵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