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国师

第三十九章 朱棣:朕绝不允许,于谦再被冤杀!

“瓦剌部十余万骑,破紫荆关大举而入,包围北京。”

“后来呢?”

朱棣忍不住发声追问。

听到这里,朱棣哪怕知道了明军在未来一定击退了瓦剌部,守住了北京城,他还是想听下去。

不仅是这段尚未发生的‘历史’过于惊心动魄,过于令他牵挂。

更重要地是,朱棣已经通过诸多军事上的细节,隐隐断定,之前自己的推测恐怕是错误的,这些细节佐证了,姜星火所说的未来,有极大概率是真的会发生的。

姜星火看了一眼面前这位扶刀昂然而立的壮年校尉,只见其人身上的杀气,不自觉间都要溢了出来,是真的百战余生磨出来的杀气,无形无质,但又真实存在。

在他含着煞气的眼眸中,在扶着刀满是疤痕的手上,在昂首顾盼间的英雄气里。

姜星火收回了对这位“燕破虏”校尉的探寻目光,对方显然已经沉浸在自己讲述的未来中了,姜星火没有吊人胃口的习惯,他继续讲了下去。

“军中宿将建议收敛兵马坚壁清野,使瓦剌部师老兵疲,自然退却。”

闻言,朱棣几乎要脱口而出一声“不可”,却最终忍住。

而旁边的李景隆,却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,显然他觉得这是一个稳妥的决策。

朱棣看着李景隆一时鄙夷,最终却只是微微摇头,正所谓夏虫不可以语冰也。

而姜星火接下来的话,却让朱棣的目光流露出激赏。

“于谦力排众议,率军出九门背城列阵,下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,斩其将;军不顾将先退者,后队斩前队。于是将士知必死,皆用命,于坚城之下重挫虏骑。”

力排众议!

又一次力排众议!

朱棣的心中满是感慨,这是真正的挽狂澜于既倒,扶大厦之将倾。

如果不开天眼,在瓦剌虏骑十余万,漫山遍野而来的情况下,全天下有几个人敢做出背城列阵迎战,而不是老老实实坚壁清野守城的决定?

要知道,守城的决定是不会犯错背锅的,而出城迎战,哪怕是背城列阵,都有可能被瓦剌部击溃,继而导致北京失守。

做出这种决定,朱棣很清楚要面临多大的心里压力,做错了,赔上的是上百万人的性命和大明的国运!

但朱棣扪心自问,如果换自己来,那么自己也会做出与于谦一样的决定。

所谓英雄所见略同,便是如此。

朱棣看向姜星火的目光,充满了复杂的神情。

朱棣既不愿意相信在他死后,大明发生的这个糟糕的未来。

同样,朱棣也在心中隐隐期盼的世上真有于谦这个人。

而英雄相惜,更是让朱棣决定探听于谦到底是哪里人,等结束与姜星火的谈话,就马上派锦衣卫前往探查。

若是世间真的存在于谦此人,并且小小年纪真有一身英雄气,有未来成为救时宰相的潜质,那么朱棣将彻底相信,姜星火所说关于未来的一切!

两人静静地听着姜星火的讲述,听着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,于谦以“社稷为重,君为轻“不许,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;听着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,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,又遣兵出关屯守,边境得以安宁;听着朝务繁杂,于谦独运征调,如北魏徐纥般口授机宜处理军国重事;听着于谦忧国忘身,口不言功,平素俭约到居所仅能遮蔽风雨,但因个性刚直,却招致众人忌恨。

一直听到,朱祁镇夺门登基,下旨杀于谦,天下冤之。

愤怒!

朱棣此时心头的怒火像是将要喷发的火山!

良久的沉默后,心头满是意难平的朱棣愤而挥刀,径直剁下桌角。

“竖子安敢尔!”

是真的意难平!

如此清廉、正直、有能力,几乎可以比肩诸葛武侯的人,就这么被冤杀了!

凭什么?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人气小说推荐More+

女皇饶命:待微臣宽衣献宝
女皇饶命:待微臣宽衣献宝
身怀穿越指南,赵昊穿越到大乾王朝,成了一个臭名昭着的废物官二代,因为调戏公主,被女帝打入了天牢,还有三天就要问斩,且看他如何自救,如何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……
银蛇郎君
镇北王
镇北王
关宁穿越了,志在纸醉金迷,声色犬马的做一个逍遥世子,却成了被退婚的驸马。坊间传闻,历代王朝国祚不能过三百年,大康王朝正处于此,盛世动荡,忠臣受迫,乱世将起。推翻盛世,落魄驸马建新朝。
天香瞳
抗日之铁血狂兵
抗日之铁血狂兵
简介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,特种兵赵志国意外来到抗日战场,凭借自己丰富的战斗经验,带领部队,屡挫日寇。赵志国率领部队让小鬼子认识到华夏子孙可不是那么好惹的,用自己的满腔热血,浇筑出一座抗战的钢铁长城!
东篱酒吧
大唐开局找李世民退婚
大唐开局找李世民退婚
穿越到贞观年间,成为宰相房玄龄之子房遗爱,他发了狠誓头可断,血可流,绝不娶高阳公主!房遗爱:“李二,退婚!”李世民:“取朕的刀来!”房遗爱:“要不,换一个?”晋阳公主嫣然一笑:“换我呀!”李世民:……最宠爱的小棉袄竟然漏风了。
七月余火
重生之我是崇祯帝
重生之我是崇祯帝
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崇祯帝身上,第一次上朝,御史毛羽健建议裁撤驿递,嗯,不错。可以省钱。晚上,突然想起这裁撤驿递,李自成岂不是要失业?这个扑街御史出的馊主意,王承恩,速去将裁撤驿递的中旨拿回来!!!
骑驴看唱本呵呵